联系我们

中山艾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吴先生

财富热线:18923313341

商务QQ:3448137275

电话: 0760-22616992

传真:0760-87855622

微信:18923313341

E-mail:air@zshkq.com

地址:中山市东凤镇同安村同乐工业大道52号之一

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国内车内空气质量管控现状、趋势及应对措施

录入时间:2019-05-13阅读数:1051443

强制标准GB 27630-201X发布时间及主要变化

环保部2016年1月22日发布GB 27630-201X《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该标准将替代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后仍然仅适用于新生产车辆,但将由推荐性国家标准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对相应条款进行修改,对部分污染物限值进行了调整。

其中征求意见稿中标准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本标准发布前已经定型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要求。

2016年2月25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汇总收录完毕。但2017年1月1日的期限已过,新强制标准却未能实施,据参加此次论坛的标准修订主要负责人介绍,标准延期发布的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是大气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去年专门成立了大气环境管理司,标准发布及管理工作由原先的标准科技司移交到大气环境管理司机动车处,评审过程及如何管理都变的更加严格;二是对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做了一定修改,八项污染物主要表现在适当放宽了苯的限值,另外引入车内空气质量等级概念,新标准会按照测试结果对车内空气质量分为ABC等级,且会进行信息公开,将评价等级体现在提车单中的环保单上,并会在政府部门相关网站上进行公开,另外新标准还会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纳入管控,小组还在做TVOC的最后评估。

有望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关于强制标准的实施日期,相关负责人介绍,评审完成后即可发布,预计是2017年年内,实施日期应该会和国六保持一致,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国六的试点实施,车内空气质量的强标也会在试点地区同步实施。


国六中加入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在释放哪些信号

2016年12月23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8352.6-2016,简称国六),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在国六标准的第五部分(型式检验)和第七部分(生产一致性)的要求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均应符合《乘用车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的要求及生产一致性检查。

强标国六发布稿中加入车内空气质量要求,预示着车内环境及车内空气质量已经开始升级管理,重要性及必要性已不言而喻;另外,车内空气质量的型式试验和生产一致性检测使得标准管控力度明显加大,也必然会促使《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更快完善及发布,主机厂会更加重视车内空气质量。


目前市场上乘用车空气质量

针对目前市场上乘用车空气,主要从二个方面来进行考评:一是车内空气质量是否可以满足强标GB 27630和国六的要求;二是车内空气气味是否可以进行改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6年三年时间内,以GB/T27630-2011作为判定依据,整车达标率约增长22%,但是2016年的车内空气达标率依旧只有67.3%,若以即将实施的强标GB 27630-201X作为判定依据,达标率为82.4%,主机厂车内空气达标仍存在较大压力,车内空气质量改善任重而道远。

表1. 国内数百款车型车内八项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情况

另外,据权威机构J.D.Power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最关注的十个问题如下表2所示,结果表明,车内气味成为中国汽车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而车内气味又属于车内空气质量的一部分,消费者的主观评价会给市场形成明显的导向作用,这也会迫使主机厂改良车内气味,控制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


表2. 中国汽车消费者最关注的排名前十的问题

有部分主机厂已经开始研究正向应对车内空气质量,开发设计低散发性低气味的内饰材料,但毕竟是处于研发阶段,成本及周期都会较长。目前主机厂主要应对方式是从上至下,从整车车内空气-零部件-材料, 涉及的方法主要如下表3所示。

表3. 各主机厂管控零部件及材料VOC主要方法一览

国家零部件测试VOC标准即将发布

据悉,2015年国家标准委就已经下发车内非金属部件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检测方法标准修订计划,该标准主要是针对乘用车乘员舱及行李舱内的非金属零部件及材料,环境条件、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检测物质会与GB 27630-201X紧密联系起来,该标准目前处于讨论定稿阶段,预计会在2018年进行发布。这会使得零部件及材料的VOC检测方法有国家标准可依,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同主机厂之间的管控差异。


内饰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该如何应对

VOC超标整改思路

作为内饰零部件及材料的供应商,依据各主机厂相关零部件VOC和气味标准,在测试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下,主要按照图1思路进行逐步分解,先测试材料VOC和气味,结合材料的贡献率判定材料是否满足要求,再进一步分解至原材料,通过分析仪器和气味评价定位不合格的原材料,优化加工工艺,替换或改良原材料以彻底解决问题。

高风险材料

线束、前排座椅、仪表板、后排座椅、空调、密封条、尾门密封条、门板、前围隔音垫、顶棚、地毯、门槛属于对整车车内空气贡献率较高的高风险零部件,对同一个零部件,不同选材之间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具体如表4所示,如座椅面料,真皮材料醛酮类易超标,仿皮面料苯系物易超标。

表4. 同一类型不同材料总成风险比较表

-